转自:新华日报
聚焦富民涉及发展方式,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聚焦富民的发展。在江苏聚焦富民,需要关注分配,但更要重视发展。聚焦富民的发展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创新创业机制的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视角的发展阶段区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小康即殷实,丰衣、足食。在此基础上的富裕阶段,不只是指提高人民收入,还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居民家庭财产明显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随之增加。二是居民享有更多的公共财富,特别是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居民享有更优的生态财富。
根据新发展理念,人民的富裕程度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江苏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究其原因,一是同产业结构相关,江苏的制造业比重大,尤其是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附加值不高的低端环节居多,勤劳不富裕。二是与浙江的“老板经济”不同,江苏主要是“打工经济”。江苏的创业者没有浙江多,缺乏风险投资也就没有风险收益。
富民需要解决“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问题。富民目标,不是一部分人富,而是大部分人富。富民不仅要看平均收入,还要看达到平均收入的人数。因此,富民尤其要关注两个人群:一是中等收入人群,一个地区达到全面小康的标志是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二是低收入人群,主要是集中在农村的低收入者。
聚焦富民不能聚焦在收入分配上,应该聚焦在发展上,进一步说聚焦在富民的发展上。克服为发展而发展,每一项发展都要能达到富民的效果。聚焦发展即聚焦富民的路径。现阶段居民收入构成大致为劳动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因此富民包括劳动致富、创业致富、经营致富和财产致富等路径。
首先是产业升级富民。富民程度源于产业结构水准。以富民为目标的产业升级着力提高附加值,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突出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发展“互联网+”的服务业。二是制造业智能化,原因是劳动越密集越难富裕。三是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依靠创新攀升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环节,改变勤劳不富裕的现状。四是农业改变重产量轻品质的现状,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附加值高加工度农产品。
其次是创业富民。现阶段,劳动收入仍是大多数人获取收入的最主要方式。江苏制造业发达,就业容量大,居民达到小康水平没有问题,但要达到富裕水平,就要突出创业富民,尤其是科技创业富民。科技创业需要政府支持和引导,更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和氛围,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大众进行创新的平台和技术手段。互联网+提供的众创和众筹平台降低就业和创业门槛: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降低创新创业所需要的信息门槛;创新成果进入淘宝网等互联网平台解决市场实现问题;创新的风险投资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众筹。
第三是家庭财产积累富民。富民不仅是指提高人民收入,还要增加人民的个人财产。家庭经营性资产的增加,既可能增加财产收入,也可以增加经营收入,使收入具有自我累进的路径。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中比例的上升,对于家庭财务结构的稳定、未来家庭收入的增长以及家庭财富的积累将会产生更为明显的作用。从提高居民资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入手富裕人民的路径,除了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创业,鼓励投资外,还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员工持股。也就是打工经济转变为老板经济,不仅是富裕人群可以靠财产致富,低收入人群也可以得到这种机会。二是农村土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中管理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以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使农民得到土地收入。也包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推进的村庄动迁集中安排农民住房时,使动迁的农民得到房产收入。
第四是企业减负中富民,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并且激活“僵尸企业”。职工既要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也要分担企业风险,如果企业承担不了不切企业实际的职工负担而关门或裁减员工,最终受损的还是职工。企业降成本不是降劳动成本,而是要降企业的综合成本。不仅包括水电气、利息等商务成本,也包括各种行政性收费。要为实体经济企业大力度减税、降息、减费、降低企业债务负担。政府要给企业让利。前一时期政府改革的着力点是取消下放审批;现在则需要取消和减少各种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