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学术研讨会,这也是我们中国技术进步,互联网迅猛发展,是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尽管全球化有利有弊。
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确实是个非常大的冲击,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已经发展到了产品内分工,就是“价值链分工”或者“全球产业链分工”层面。疫情发生,外贸受影响,供应链、产业链都大受影响。
疫情对我国外贸发展已经形成阶段性影响,物流不畅,生产周期延长,国际贸易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外资企业生产无法完全恢复。现在中国已经开始复工复产,但世界的供应链、产业链,世界市场出了问题。本来是中国出了问题,供应跟不上。现在我们慢慢复产了,但世界我们的原料要进得来,产品也要出得去。比如意大利封国了,我们的产品怎么进去呢?很多订单就不能够实现,外贸合同就无法履行。短期我们肯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从外贸来看,影响有几个方面。
第一,大量企业虽然已经复工了,但很多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或中间产品无法满足供应的现象仍然存在,企业间的生产关联出现中断,生产受阻。疫情对于制造业中的手机、汽车、电子行业冲击最大,而且危及全球供应链体系。
第二,外贸下行压力加大。
1、中国是个加工贸易大国,主要以机械运输设备、工业制成品出口和杂项制品为主,存在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企业。停工期间,工人复工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国际运输也受影响。外贸订单交货时间也无法确定。根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2月份,中国的外贸下降了9.6%,其中进料加工外贸下降17.9%,来料加工贸易下降16.3%,一般贸易也下降了16.6%。外贸下降后面实际是生产萎缩,流通受阻,大量失业。为全球供应链生产的工人起码以亿为单位来计算。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2、外贸订单面临被取消的风险。原有的外贸订单和意向订单出现很大风险。国外客户可能转而在海外其他国家寻找替代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虽然说有些国家发现自己的全球化风险很大,也不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供应链收缩到国内的趋向,这是供应链或产业链重组的趋势。
3、国际贸易业务拓展难度增加。因为疫情加上地缘政治等因素,相关国家就减少航空运输,或采取港口边境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原来企业参加的部分境外会展也没有办法参加了。国内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难度增加,为今后外贸带来很大的下行压力。
如何应对?我的基本看法是,短期经济会受到严重的冲击,长期疫情终究会被人类克服,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所以,我们仍然必须坚持扩大开放。当然,我们要扩大内需,让内需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内需消费。但我们不能因为要扩大内需就忽视对外扩大开放。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外贸在解决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始终扮演着领跑者角色,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江苏、南京,江苏经济就是开放型经济,如果开放一停摆,外资外贸一停摆,整个经济就会大受影响。江苏GDP占全国的10%,外资是全国第一,外贸是全国第二。
李克强总理3月10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按照国务院、党中央部署,坚持对外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对我们沿海开放地区尤其具有指导意义尤其重要。因为外贸有利于稳定供应链,稳就业,稳增长。由于外贸发展和外资、全球供应链体系关联度很高,涉及面广,如果我们不把握这个时间节点,外贸不行了,就会丧失疫情危机中的发展机遇。外贸市场失而复得的成本就会很高,甚至会一去不复返。何况我们现在有机遇,医疗产品、口罩等很多产品,世界刚好有这个需求,我们正好借这个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应该把恢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为复工复产的优先选项,把稳外贸,稳供应链,留住供应链作为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抓手,又能够缓解疫情对就业和产值的短期冲击,又留住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动力,把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我谈三个建议:
第一,抓住“稳外资”这个“牛鼻子”,从稳外资入手来稳外贸。现在外资外贸的关系和以前不一样。以前产业间国际分工,外贸是因为生产要素不存在国际流动的结果或流动不够的结果。现在的外贸是生产要素流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结果,也就是说现在的外贸是外资带来的,江苏和外资相关联的外贸,加工贸易比重都要占到60%-70%。稳住外贸首先稳住外资。现在的外贸已经是生产供应链过程的组成部分。以前的贸易是为消费而贸易,现在的贸易是为生产而贸易,贸易和投资一体化了。
跨国公司本身的利益和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是不一致的,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利益和我们有很多共同点。这样我们留住了外资,留住了供应链,也会防止脱钩的风险。美国市场仍然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毕竟美国还是创新资源最丰裕的国家。美国要脱钩,我们要加强和美国的经济联系,把美国的个别政客和企业家、美国人民要分开,不能因为个别政客来影响我们的战略决策。
第二,要开拓市场,没有订单,没有市场,生产就停止了,稳市场的首要任务就是稳订单。在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后,我们的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企业要多方联动,抓住抢救订单的黄金期,精准发力,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因为我们现在订单的线下需求转移到线上,激发大量的创新业态,促进生产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发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海外仓,运用“互联网+海关”指导企业业务办理的“零接触”,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生产原料供应和产品出口的海关通关手续。疫情之下,一方面要保持产业链畅通,保证订单及时交货,保证合同及时履约,全力稳住外贸的基本盘;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占领新市场,增加新订单,打造新链条,结交新伙伴。这次疫情也让世界看到了,世界实际是离不开中国的。
第三,要畅通外贸循环,打造“稳外贸”的生态系统。外贸
光是个外贸问题,涉及到供应链、产业链、流通、海关、政府管理、金融等等各个方面,要多点发力、点面结合,合力打造外贸的生态系统。宏观政策方面要减负,减负包括减轻外资企业的负担和内资企业的负担,要给予国民待遇,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及时为企业出具不可抗力证明。在企业通关方面要开辟通关专用窗口和物流绿色通道,保证物资通关零延时。政府服务方面,要积极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疫情下面我们要齐心协力来打赢稳外贸和稳外资的“基本盘保卫战”。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这也是战略问题。
在疫情当头,形势严峻的时候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短期我们要合力打造全球人民共同团结抗击疫情的氛围,长期还是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扩大对发达国家的开放,更加要重视“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的合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这次“一带一路”,我们的外贸1-2月份还增长了百分之二点几,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我们也初见成效,市场多元化,我们要全方位、高水平地开放。我现在还是这个观点,“要以更大程度的开放来应对当前的短期危机,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谋求长远的发展。”
(本文系2020年3月12日南大华智研究院举办的“疫情全球流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线研讨会发言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