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象:江苏发展总部经济着力于“东联西拓、南融北张”

时间:2020-10-15浏览:3842

       今年以来,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江苏省南京、苏南等地,“总部经济”显示度不断提升,随之释放出的“总部效应”,愈发坚定了各地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创新链核心的决心。后疫情时代,如何把握优势,加强规划引导,不断提升总部经济的“乘数效应”,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新华日报记者近日对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产业经济系吴福象教授等三位业界专家进行了专访。


       记者:后疫情时代,总部经济如何释放活力?

       吴福象:当前,全球供应链体系面临再造,大国经济体之间的技术脱钩风险加大。在这些大背景下,总部经济的形态和构成也会发生较大的蜕变。首先,从形态上讲,原有的三种总部经济类型,包括综合性总部经济、区域性总部经济和专业性总部经济等会加速分化。其中,综合性总部经济会伴随着内外经济双循环的深入推进,那些拥有高级创新资源的一线城市,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不断虹吸外围高端生产要素和人才资源,逐步替代早期外向型经济模式下国内制造业企业对国外高级技术的需求,进一步加速崛起。其次,对于那些区位优势较好的节点城市,依托交通枢纽和产业基础,也能强化其区域性总部经济地位。最后,专业性总部经济可能会加速分化,一部分专业性总部经济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其地方化产业基础并依托国内经济循环而加速崛起,另一部分则会加速陨落。


       记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江苏总部经济有何影响?

       吴福象:在以全球经济为空间分析尺度的大循环体系中,美国由于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客观上导致原本参与美国经济和技术循环的中资企业,被迫选择替代技术载体和对象。在此种格局下,日本和欧洲明面上配合美国扼制和封锁中国的需要,暗地里却加速抢占和替代原本属于美国的技术片断。为此,在世界范围的总部经济和工厂经济分离的大背景下,江苏的外向型经济对象就会逐渐转向欧洲。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和欧洲班列频次的增加,未来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持续和强化。


       记者:未来,江苏发展总部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在哪里?

       吴福象:江苏发展总部经济的方向和着力点,可以概括为“东联西拓、南融北张”。所谓东联,实质上就是近联上海、远联日本。联上海,主要是借助上海综合性总部经济平台,重点发挥其对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联日本,主要是继续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所谓西拓,本质上就是将长江经济带看成是产业带和技术带,将江苏的优势拓展、延伸到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在价值链和技术链上的链主。所谓南融,本质上就是要融入浙江互联网金融和跨境电商平台,强化江苏从技术到市场的总部经济模式。所谓北张,就是要充分利用北方广阔的土地和矿藏资源,将一些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工厂经济布局到广大的北方区域,并充分利用国内经济循环的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授予工厂经济灵活运营的自主权。


       记者:长三角一体化中,江苏发展总部经济如何凸显优势和特点?

       吴福象:相比浙江和上海的产业基础和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江苏在总部经济方面的优势明显。首先,江苏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是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长期参与外资代工的模式和特点决定的。一方面虽然江苏参与外资代工的企业需要依赖外资订单,但在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少代工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技术诀窍,具备总部经济发展和升级的先决条件。其次,江苏还可以凭借其良好的产业基础,继续深化来自欧盟的资金和技术投资合作,并依托民众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强大需求,深化总部经济的区域联盟优势。


       记者:相对省会南京和苏南地区,苏北和苏中城市有否发力总部经济的优势?

       吴福象:未来苏北、苏中城市发力总部经济具有较大后发优势。其一,在各类专业性总部经济中,苏北、苏中可以依照产业发展规律,充分放大“双迁模式”下的市场化效应,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总部经济和工厂经济基地;其二,苏北、苏中可以利用江苏在“北张”环节的通道优势,放大其在江苏专业性总部经济与北方工厂经济基地联系纽带中的二传手功能。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